作者:吴廖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23 14:9:9
品读台湾

 
如果说北京是一场喧嚣热闹的舞台剧,每个人都上演着自己的悲欢离合,那么台湾则像是一本泛黄的旧书,可用几日静好去细细品读。
 
第一次去台湾是在2007年底。
 
正应了《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歌谣,一下飞机,羽绒裹身的我就爱上了温暖缠绵的台北细雨。
 
此行一路惊喜不断。
 
初到台北的那夜,这座城市古老的气息便深深地吸引着我。并不宽阔的马路上比比皆是老旧的6层小楼,一楼一般都用来开修车行,门前放着望不到边的机车。
 
转天,我们来到台北中正纪念堂。
 
12月,正是纪念堂上“大中至正”牌匾去留的关键时期。我在旅游车上抓拍到了这块牌匾,却没想瞬间成了永恒。第二日,这块悬挂了27年的牌匾就在人们的惊诧声中退出了历史舞台,此地也摇身变成了“自由广场”。
 
台北还是一个非常多元、便利的宜居城市。
 
在台北入住的饭店旁,我们惊奇地发现周围三个拐角上都有便利店。而像士林夜市、六合夜市等小吃街上更聚集了棺材板、大肠包小肠等各地小吃,让游客可以在一条街上尝遍全台湾的特色。
 
但拨开这些表面的古老和闲适,内里逐渐显露出来的是台湾深厚的人文历史和科学沉淀。
 
“女王”的断头之虞
 
却见髻发高耸、微微仰首、美目远盼……
 
还记得,初见“女王头”是何等的欣喜。这尊屹立了4000年的“女王头”就坐落于台湾岛北端的野柳地质公园。
 
由于长期受海浪侵蚀和风化作用,野柳砂岩的地层在海边形成了陡直的海蚀崖,以及蜂窝岩、豆腐岩、蕈状岩、风化窗等世界级的岩层景观。
 
但今日,“女王头”风光不再。
 
多年来,景区管理处屡出奇招,甚至出动24小时警卫来保护“女王头”。但剧烈的风化作用和挡不住的游客破坏已使得“女王头”的脖颈在6年内瘦了17公分。有人森然预测,这颗重达10吨的大头还有10年就会有断头的危险。
 
这里被誉为“科普博物馆”。在游览野柳的人群中,不仅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还有很多操着当地口音的家长带着小朋友来看图识物。
 
公园各处都布置着通俗有趣的展板,图文并茂地解释各种特殊地貌的形成过程,植物岩石的科学名称。甚至为了方便大陆游客,有些展板上还会使用简体和繁体两种字体。而每一个到过台湾的大陆游客讲起野柳的地貌都头头是道。
 
而且,管理处还针对公园奇特的地质进行各种独具创意的设计。近年来,随着野柳“女王”的项上人头即将不保,公园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他们通过地面3D镭射扫描仪对“女王头”进行3D测量,然后以PU材料进行电脑精密切割(CNC加工)制作,建立了3D实体模型。接着以FRP翻制、人工细微处理、手工仿真涂色与砂岩表面仿真,建立了这座比例为1:1的3D仿真女王头。不仅可以永久保存这座最美的地质景观,还可以供游客摄影欣赏、科普解说。
 
而台湾科普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还有他们的投票活动。公众可以通过投票参与到科普和景区的工作当中。
 
在游览野柳地质公园的时候,我也参与了拯救“女王头”的投票活动。当时,公园的导览处邀请公众对“女王头”的去留进行投票参与:究竟应该顺其自然任其断裂,还是应该用胶水将脖子粘住,抑或是用新的景点代替它?
 
出于对自然的尊重,我选择了第一项。但当我准备投票时,工作人员的一句话却让我掂量了半天。他非常认真地问我:你是不是经过慎重考虑才做出了这个选择?
 
了解后我才知道,园区的工作人员一般都会要求游客在投票时经过慎重考虑,否则不会同意这次投票。在他们眼里,每一票都攸关“女王头”的性命。
 
阿里山的“招牌”
 
“晨眸山向望,沧海涌云端。玉露滴寒树,浮峰隐翠岩。”几句《阿里山云海》的诗词道出了山中的壮丽奇景。
 
天还没亮,第一班橙色小火车就载着我们直奔山顶观看日出。
 
这条享有台湾第一盛誉的高山森林铁路始建于100多年前,与印度攀登喜马拉雅山的大吉岭铁道及秘鲁穿越安第斯山的中央铁路并称世界三大登山铁路。
 
当时,日本探险队发现了这片古老的原始森林。他们垂涎于山中珍贵的红桧木,便花了整整12年的时间兴建了这条全长74.2公里的森林铁路。
 
贪婪带来的是无尽的破坏。
 
据说,自1914年全线通车以来,山中凡是成材的红桧木便几乎被砍伐殆尽。直至今日,残存的林木还没能从当时的浩劫中恢复过来。
 
日本结束占领之后,小火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阿里山公路出现前的几十年内,小火车一直是当地原住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所带来的客流量和运货量之大,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然而,自1982年公路通车后,阿里山森林铁路便开始闲置起来。但近年来,随着阿里山旅游的逐渐发展,小火车又逐渐繁荣了起来。每天搭乘小火车进山游览和观赏日出的人不计其数。
 
阿里山的闻名不仅是奇观异景。经过多年来嘉义县政府和景区管理处的精心打造,阿里山从人文气息的品牌设计到科普氛围的营造都做到了极致。
 
嘉义市北门站的原木建筑上,悬挂着一个醒目的“海拔31米”站牌。从这里出发,乘客需要穿越66个隧道、86座桥梁才能到达海拔2774米的阿里山站。
 
在这攀越海拔2000多米的旅程中,乘客看到的不仅是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中的林木变化,更让我等晕车之辈的小脾胃感受到了“之”字形、“8”字形盘山铁路等螺旋攀升的惊险刺激。
 
阿里山上举世闻名的一个品牌就是阿里山神木群。
 
早在森林铁路修建之时,日本技师小笠原富次郎就发现了一棵高53米,树龄达3000多年的红桧树,将其命名为“神木”。
 
但在1956年,这棵千年古树却因雷击焚毁树心而逐渐枯萎,直到后来管理区政府“偷梁换柱”,接种了红桧幼苗才又出现了些绿意。1997年,神木因连日大雨树身过重,终于撑不住倒了下去。从此,阿里山人心目中的神木不复存在。
 
此后,为了重塑人们心中的神木,也为了鼓励民众参与到阿里山的环境维护和品牌建设中来,在景区管理处和县政府的推动下,阿里山采取了网络投票活动,邀请网民参与选举“阿里山第二代神木”。在2006年9??11月间,该投票活动吸引了2万多人参与,最终选出了高45米,树龄2000多年的光武桧成为新一代阿里山香林神木。这不仅尊重了台湾居民对神木的选择,也借助大众的眼球造就了新一代神木的辉煌时代。
 
“先进”的中台禅寺
 
中台拈花,众生微笑。
 
这座可与布达拉宫相媲美的禅寺不仅吸引了众多信众,更让数以百万计的游客为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所惊叹。
 
禅寺万佛殿正中安置了一座大小一致的仿真七层佛塔。为了能够从寺外透视到这座七层佛塔,禅寺采用了高30米、宽16米的无框架式大帷幕玻璃。由于台湾经常会遭受台风和地震的侵袭,因此这块堪称是“中台禅寺之眼”的抗拉结构玻璃可承受前后高达43.9公分的位移。同时,金碧辉煌的顶光采用有光无热的光纤科技,保证了游览参观的舒适度。
 
中台禅寺的教育和管理理念也非常新颖。
 
寺内的男众、女众佛教学院不仅设有现代化的教室、图书馆,还有外籍英文教师为他们提供国际视角的英文训练。同时,禅寺也兴建了12年一贯制的普台中小学教育。
 
中台禅寺位于台湾南投县埔里镇,占地34公顷。偌大的佛寺应用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寺中每日打理得井井有条。
 
寺中不仅有自给自足的有机农场,可以提供3万人次的餐饮斋点。同时,还详细地分为视讯组、通讯组、音响组、文教中心、交通组、衣钵室、庭园组,俨然成为一个独立的小世界。■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3年第10期 沿途驿站)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