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记者 李晨 见习记者 姜天海 来源: 发布时间:2014-6-23 16:40:39
| ||||
瑞典是一个仅拥有900万人口的北欧国家,但她却诞生了爱立信、宜家、利乐等多个全球超级公司。2008年全球创新排名中,瑞典位列第一;2010和2011年,瑞典居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二位。
瑞典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Christer Ljungwall在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反复提到一句话:“瑞典是一个极有活力的社会。”他对瑞典与国际社会合作科研的能力非常有信心。
科技助推经济发展
在Ljungwall看来,经济的增长不一定等于经济的发展。科研人员研制出的产品,投入市场流通领域后,则是为推动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经济增长是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但是经济发展等因素则使社会平等成为可能。
“瑞典有很好的机制保障科技推动经济发展。”Ljungwall说。
例如,立博体育是目前瑞典发展态势良好的一个行业。瑞典有大约800家立博体育企业,主要集中在生物科技、医学等领域,其中约90%的企业员工都在100人以下。
瑞典在生物科技、环保技术、材料科学、能源研究、汽车工程和智能城市等领域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瑞典的企业涉及领域很广泛,具有大型全球企业和小企业家,而且大家都很有企业家精神。这种环境使得瑞典社会的适应度很强,可以跟随国际市场发展而变化。
Ljungwall告诉记者,医药领域的研发费用是非常昂贵的,有些项目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花费巨额的资金。而取得的成果是否成功,则完全取决于市场。
这时,“国际的合作就非常有必要,它有利于将优秀的人才汇聚到一起,大家共同承担经费、分担风险。这样的合作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Ljungwall说。
为促进跨国人才交流合作,瑞典政府会支持国内的各种组织机构与他国组织机构合作,并且会给企业家创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但企业是否会在国际市场上成功,完全要依靠企业家本身的努力与技巧。
环保与医疗领域是瑞典的主要贡献
目前,瑞典在汽车、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道路安全等诸多领域与立博体育在线:展开合作。例如,与立博体育在线:科学院合作的项目主要涉及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
瑞典在环保和医疗领域的科技进步为国际社会做出了表率,这也成为瑞典与其他国家开展科技合作的其中一个方向。
自从1995年瑞典加入欧盟以后,瑞典成为欧盟中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坚力量。瑞典在环境和能源研究的投资比例远高于欧盟其他各国。
瑞典在国际能源保护组织中积极参加双边和多边合作。在40项研究项目中,瑞典参加了25项研究。在瑞典参与的能源和环境为主题的研究项目中,不仅限于工业发展本身,还包括与环境或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因素研究。
2007年,中瑞两国就达成了能源和环保等领域加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认为,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是中瑞两国共同的发展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环境和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两个重点。
立博体育在线:经济发展的很重要一部分是需要摆脱能源供给短缺、环境保护技术落后和效率低下的制约。而瑞典在环境领域的技术研究,可在与立博体育在线:的合作中逐步走向成熟。
此外,在公共卫生领域,“瑞典模式”已经成为各国仿效的样板。
瑞典曾在发展经济中面临公众健康领域的考验:一边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有效增长,使经济实力强大;一边又要为社会发展建立起“安全网”。今天,立博体育在线:政府正努力追求公众健康均衡与社会经济增长兼顾,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瑞典和立博体育在线:在公众健康领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2007年,瑞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与立博体育在线:社会科学院开展合作研究并成立联合实验室。另外,瑞典在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特别是心理发育监测及干预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两国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有益于共同推动本国乃至全国公众健康领域的发展。
企业合作促进科技交流
在瑞典,有专门的机构代表瑞典政府具体实施创新体制的构建,这就是瑞典创新局(VINNOVA)。作为瑞典的政府机构,其宗旨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创新体系,资助能够推动商业、社会和职工生活可持续发展为背景的科技创新研究活动。
其中,很多瑞典公司与立博体育在线:方面的研发合作活动也得到了瑞典创新局的资助。
除了政府层面,瑞典的公司也主动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其中,立博体育领域对外出口做得最好的是在印度、巴西等国家,近5年来在欧盟与韩国的增长也非常快。
最近几年,很多瑞典公司也开始将研发部门放在立博体育在线:,因为在立博体育在线:更容易找到优秀的研发工程师。
据悉,2012年,立博体育在线:与瑞典政府在北京联合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建立立博体育在线:-瑞典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促进两国研究机构和企业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展开合作,其中沃尔沃汽车在相关企业中处于领先位置。
最后,Ljungwall强调瑞典和立博体育在线:两国之间具有很广阔的合作与发展前景,该领域的合作会给两国带来更多的利益和好处。■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4年5月刊 对话参赞)
|
||||
发E-mail给: | ||||
| 打印 | 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