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鑫 来源: 发布时间:2020-9-13 4:53:36
| ||||
为深入贯彻立博体育:总书记在立博体育: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破除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中的繁文缛节,根据《贯彻落实立博体育: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方案》(国科发政〔立博体育:〕295号)部署要求,为推动解决科研人员反映的“报销繁”问题,建立起便捷高效的科研经费报销管理机制,科技部会同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解决科研经费“报销繁”有关工作的通知》(国科办资〔立博体育:〕122号),通知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以科研经费“报销繁”问题为导向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树立服务理念,提供高效便捷的报销服务,优化管理流程,简化报销程序,提升管理效率。 本文为笔者关于进一步解决科研经费“报销繁”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希望能为改革政策落实到位抛砖引玉,献言献策。
“报销繁”问题的五种体现
第一,财务报销细节性强,要求高。虽然科研活动涉及的经济业务不如企业那样广泛,但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却也五花八门。并且财务会计专业性较强,这会导致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极易造成诸如采购流程不规范,报销手续不齐全,原始票据不合规等情况,导致后期报账困难。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在报销时又需要详细了解财务制度,熟悉报销细节,时间成本高,工作效率较低,在实际报账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都苦不堪言。 第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难以落实。科研项目聘用科研财务助理能有效的为科研人员减轻负担,但对于很多科研项目来说,聘请长期稳定的科研财务助理意味着需要长期持续的项目成本和费用,而实际情况中,不少体量小、时间跨度相对较短的科研项目,有限的科研经费无法支撑这一长期支出,而临时的科研财务助理真正上手也需要时间,所以很多时候科研人员依旧只能亲自编制项目预算、进行财务报销和完成课题结题。科研经费紧张,分配不均,导致通过设立科研财务助理把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财务业务中解放出来专心科研学术这一设想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使得“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管理环节多,流程长。对于科研项目的全流程管理一般涉及多个职能模块,例如科研、财务、资产、人事、实验支撑平台等。各部门在各自分管的职责范围内独立开展工作,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各职能模块更多的是从本模块的管理效能考虑出发,根据管理需要设置内控环节、审批程序,出台管理规定,但往往可能出现不符合科研实际情况,各职能模块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制定的管理制度往往有冲突,或不太贴合实际的科研需要,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给科研经费报销增加了难度。 第四,没有区分科研管理与行政管理。国家对于公务员行政事业单位有很多管理制度,其中一部分制度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是不适用的,许多条条框框把科研人员捆住了。例如公务员的国内国际出差管理、会议费管理、公车管理等政策,还有设备政府采购、采购招标等,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直接照搬,没有考虑科研活动的特殊性,给科研经费使用套上了枷锁。 第五,预算编制不科学。在项目管理中,预算编制是比较专业的事情,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和时间,但实际中科研人员未受过这方面的培训,所以很难有很明晰的编制方法。而且科研项目与成熟工程不同,科学研究是存在风险的探索工作,需要大量的尝试和反复的论证,是做哪步成功哪步不成功都不能完全确定的。所以事前要求做出精确的预算编制,甚至限制不同明细科目之间的比例,并且作为未来几年的使用指南,本身就是一件不科学的事情。
“报销繁”问题的解决思路
首先,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明确科研财务助理的任职要求,岗位职责,规范科研财务助理的聘用、培训及业务考核,促进财务助理队伍成长。同时增加相应科研财务助理的经费开支,同时实行以学院或学科组为单位,根据经费体量设置相应的科研财务助理岗位,协助科研人员办理各项财务业务,其费用由学院或学科组及其所属主管机构共同分摊,切实解决因科研经费紧张而无法聘请科研财务助理的问题。 其次,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简化完善科研管理体系。推动信息化建设,向财务共享中心发展,通过网上报销,电子流签审,线上查询,标准报表导出等支撑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共享化,增强财务信息的及时性,提高财务报销各个流程的反应速度,将科研人员从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中彻底解放出来。同时全面清理现有制度,对于冗杂、繁琐、重叠、模糊、矛盾的部分进行修改和简化,针对各项流程开展相应的风险评估,明显不合理或者拖慢效率的控制点要进行调整,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多征求和听取科研人员的意见,做到业财融合。 再次,财务处理标准化。经常发生的业务,如差旅费、材料费、劳务费、会议费等,可以将财务审核环节标准化,由系统自动处理代替手工录入,通过费用报销系统与财务软件的对接,实现电子审批后直接生成会计凭证,提高财务处理效率,降低人工处理出错风险。在收入和支付环节,将银行付款信息的维护向业务前段推移,提前维护好收付款方名称、银行账号等信息,在实现银行支付直联后,由系统批量处理替代逐笔打款,大幅降低出纳环节工作量,提高科研资金运转效率。 同时,转变风险管控的关注点。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将重心由事前监管向事后监控转变。例如建立报销诚信档案,报销标准,差错少的在初始分的基础上加分,相反则扣分,最后根据具体评分来决定事前免审和事后抽审比例,分数越高的报销越顺畅,分数越低的报销审核越严格。通过事前免审来提高效率,而事后抽审则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样能激发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产生的良性循环会有助于对科研管理的不断松绑。 另外,采取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应该重视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中的核心作用,将高智力投入的活动与普通工作活动区分开来,认识和尊重科学研究本身存在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充分考虑在编在职人员的智力投入和管理成本。例如在项目经费设置中考虑科研人员的劳务性收入,允许在编在职的科研人员从项目经费中直接提取智力成本补偿,并根据学科特性与实际需求,设定有差别的智力成本补偿占比,提高智力成本间接经费占比。 最后,扩大包干责任制的使用范围 ,切实解决现行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模式单一,缺乏弹性的现状。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要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科研人员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有条件包干责任制的意义在于将科研人员从冗杂繁琐票据提交和复杂的审批程序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具体实施例如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研发过程自主调整等。当然只有激励没有约束的制度是不完整的,笔者认为在对科研人员予以充分尊重和信任的同时,也要进行监督,包干责任制中的包干是一方面,责任是另一方面,换句话说就是相应的配套审计和考核制度也要健全,强调“规矩在先、责任自负、科学抽样、违规必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风险可控和经费效益最大化。
科研经费管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创新的日益发展,科研经费必将呈现来源越来越广,金额越来越大,增长越来越快的趋势,如何更好的落实科研经费改革,为广大科研人员减轻负担,让科研人员专注研究,获取更多科研成果也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先尊重科研活动规律,认识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重要性,摒弃企业管理中成本利润那一套理念,才能保证和激发科研成果的取得。当然相关的管理配套也需要及时跟上,确保“放管服”后科研管理不乱,使得提升科研项目运行的效率和投入产出有机统一。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0年6月刊 落实“放管服”篇)
|
||||
发E-mail给: | ||||
| 打印 | 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