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臻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5 2:9:45
关于读研的“干货”

   很多研究生进校后忙于各种事情,但往往“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最终,或是不能及时发表学术论文、毕业,或是没时间实习、找工作。

   其实,读研有方法,指导研究生也有方法,那就是“路径—目标理论”(Path-Goal Theory)。一个好的导师,应该给研究生设定读研的目标,指明实现目标的路径,移除研究生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给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以下,我这位“公共导师”就来说说那些关于读研的“干货”。

 

每次到达一个油桶,穿越撒哈拉沙漠

 

   有一本书的作者叫博恩•崔西,若干年前他开了一辆车,想穿越广袤的撒哈拉沙漠。他看到沙漠里有一个废弃的油桶,而视线所及的远处也有一个油桶,于是他就朝远处的油桶开过去。开到油桶处,再往前看,远处还有一个油桶。就这样,他一个油桶、一个油桶地开下去,最终成功穿越了撒哈拉沙漠。

   研究生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度过读研的几年时光。我有一张照片,那是我在国外做博士后时拍下的,照片里是摊开在客厅地板上的几排论文。最上面一排是我在复旦大学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英文论文,第二、三排是在美国读博士期间的论文,最后两排是在美国做博士后期间的论文。

   你看,求学的路是那么漫长,而一篇篇论文就像一个个油桶,也是一个个航标,把十多年的求学时间切分为一段段旅程。对于研究生来说,油桶就是一个课题、一篇论文、一次中期考核,就是毕业论文、找工作。有了这样一个个小目标,你就有了奔头,做事情便不会感到枯燥。

   要善于把整个读研期间的任务分解为一个又一个“砖块”,而读研的过程相当于在积累“砖块”。我曾对一个博士生说,你的目标是要在毕业前发表4篇英文论文。可如果他在发了两三篇论文以后,暑假不想做实验了怎么办?那就把已经发表的英文论文翻译成中文,作为毕业论文的相关章节。这样,他逐渐积累了两篇、三篇,两章、三章以后,再花一两个月写毕业论文的绪论部分,之后写结论与展望部分……在整理的过程中,他就会发现,自己的毕业论文从10页变为50页、100页、150页……能看得见进展,就会充满成就感,这就是读博的奥秘。

 

多与你的导师沟通

 

   至今,我仍保留着以前的硕士生与我联系的电子邮件。有的学生每过几天就会给我发一封电子邮件,把实验数据、毕业论文章节或科研论文稿发过来,我也会很快做出回复。这样,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处于正轨,不会在学业上出岔子。

   研究生需要阶段性地与导师沟通自己的科研进展,问问导师这样做行不行、下一步需要做什么,以确保自己所做的研究是导师认可的,要防止自己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导师所需要的。

   比如,学生把论文发给我后,我会及时做出修改。文稿上通常“一片红”,充满了修订痕迹,旁边也会标注一些修改意见。经过这样的修改,论文能够尽早达到投稿要求,学生也能尽快达到毕业要求。所以,研究生要多与导师沟通,多“利用”导师帮你改论文和设计实验的机会,确保自己处于正轨,这样会得到更多的营养,也更能够茁壮成长。

   除了论文和实验,遇到其他事情也需要多与导师沟通。比如,如果你想考托福、GRE,或者想“刷”大学英语六级成绩,那么你需要事先征得导师的同意,双方商量出一个方案,看如何在完成好学业的同时把GRE考完,而不是私下去做这个事情。因为如果导师一旦发现,他会很难受,甚至可能会很愤怒,而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

 

抓住主要矛盾

 

   很多学生入学以后都在想:我所学的专业没有用怎么办?我的课题没有实用价值,不能为人类作贡献或者不能改变世界怎么办?在我看来,研究生期间就是两件事:一是毕业、二是就业,其他事情不要过多纠结。

   我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读博士期间,当时已经发表了10多篇文章,但我身边有一个更厉害的同学。我们要求是5年毕业,他只用4年就毕业了,并且在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上发表了24篇文章,其中以他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有13篇。遇到这样的“超人”同学,让我多少感觉有点崩溃,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失败者,产生了负面情绪。

   这时,我的老师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美国的教育就是确保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到两个档次。什么叫成功?什么叫失败?成功就是你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与别人比较。于是,我就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己的研究做好,把文章发出来,后来我获得了复旦大学的教职。

   第二个例子是我当老师以后发生的。我有一个博士生,是从一个小学校考出来的,他告诉我毕业以后想当教师。一开始,他干活很有积极性,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积极性明显有所下降,似乎逐渐失去了信心。我对他说,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论是发文章还是拿奖学金。这次谈话过后,他开始挑灯夜战、努力干活,接连发了好几篇文章,还拿到了国家奖学金,毕业后直接去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做讲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个例子也说明每个人的基础是不一样的,要设定自己的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进发,而不要盲目与别人攀比。

   总结一下,关于读研,第一,每次到达一个油桶,穿越撒哈拉沙漠;第二,多跟导师沟通,确保始终处于正轨;第三,抓住主要矛盾——完成学习、顺利就业,其他事情不要纠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研切忌雷声大、雨点小,想得多、做得少,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己眼前的事情做好才是“王道”。■

(作者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1年12月刊 教育)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