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陈彬 温才妃 来源: 发布时间:2023-5-8 16:36:37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
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能“千人一面”

  “同样是做面食,有的人各种面都会做,但他的强项是做拉面、刀削面,还会结合就业的地域,在江苏学做阳春面,在武汉学做热干面。”对于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立博体育在线: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最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一定是‘基础+特长应用’的人才。”徐卫林说,很多高校都有机械专业,但如果人才培养千篇一律,没有定位服务对象,毕业生就业就会很成问题。相反,如果这名毕业生既懂轻工、食品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又具备机械设计的通用知识,还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便很有可能成为轻工、食品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在徐卫林看来,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能简单等同于技能培养。比如,农学、纺织等专业都是应用型学科,但农学要走深,与立博体育、转基因、分子生物学分不开;纺织学要向纵深处发展,与材料学密不可分。这些都需要依托基础研究,不能简单将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一刀切”分开。

  “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工科学生的‘专属’。事实上,文科、艺术也面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徐卫林举例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国内美术学院针对环境艺术人才的培养,已经逐渐把工科与艺术结合起来,用科学实现艺术的提升,要求学生在艺术创造中融入水文、地质构造、环保等知识。

  “想要真正解决应用问题,任何学科都不能简单重复使用,而是要求一个人必须具备比较宽的知识面。”他举例道,桥梁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必须懂历史——桥梁的历史,懂水文——理解水量的大小,懂地质——安排桥梁架设在何处,懂材料——架桥要选取哪种材料。“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一定是通过多学科交叉诞生的人才。”

  眼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跨学科师资,比如艺术学院引入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教师,这样的人才未来引进得还会更多,但这方面的提升绝不是一代人就可以完成的事。

  国家非常重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但为什么创新型人才就是培养不出来?一番刨根问底之后,徐卫林把目光落到了基础教育上。

  在他看来,点亮中小学生甚至学龄前儿童的科技梦想、提高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非常重要,我国的家庭教育对此重视不够。在高考指挥棒下,很多家长培养的孩子都是一个模子,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在做诸如考试、学书本知识等“千人一面”的事。他希望博士生作为未来师资的储备力量,能到中小学开展科普教育,帮助全社会提高个性化教育水平。

  较为深入的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缺的环节,也是眼下高校人才培养的一大难题。尽管国家一直在引导,但很多高校依然难以做到。“这与高校投入有关,也与教师的知识水平、学科背景有关。”徐卫林说。

  他解释说,企业埋怨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用、不好用,高校埋怨企业不欢迎学生实习,这背后涉及高校实践场地、社会实践场地以及实习费用等问题。不同于从前师傅带徒弟,如今的应用型人才都是批量培养,在规模大、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投入就变小了。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从师资源头追溯,很多教师没有产业实践经历,自然无法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尽管目前国家要求高校教师到地方“挂职”,但其实践能力的提升效果差异较大。如果高校在招聘中对应聘者的产业经历贸然提出要求,又会有人才引进的思想负担。“需要国家层面拿出有力政策,全面提升应用型师资的能力要求。比如,规定教师至少有一年时间在企业、农场、医院等从事实践工作。”徐卫林说。■

(原文刊载于《立博体育在线:科学报》 2023-03-07 第3版 高教聚焦)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3年4月刊 封面)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